当特朗普将印度贬为“死气沉沉经济体”的刻薄言论在国际舆论场炸开时,莫迪总理的回应如同一记精准的直拳,强调经济增长与国内制造业的不可动摇。与此同时,新德里对美国制裁的“无视”,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这并非简单的外交任性,而是深植于印度国内政治土壤的必然选择——保护农民生计、满足国家能源需求,以及日益高涨的反美情绪,共同构筑了其坚实的民意基础。这起事件,无疑给印度社会敲响了警钟,也清晰地折射出新兴国家在制定政策时的核心法则:经济利益,永远优先于外交妥协。
最近,国际舞台上又上演了一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大戏”。2025年8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声令下,对全球69个贸易伙伴挥舞起了“对等关税”的大棒,其中印度更是被征收了高达25%的重税,远超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特朗普甚至放话,要对俄罗斯军备和能源的“铁杆买家”印度进行“惩戒”。然而,就在特朗普放出“听说印度将不再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风声后,印度高级官员却直接“打脸”:政策没变,俄油照买不误!这波操作,简直是把“硬刚”二字刻在了国际外交的“公屏”上。
这出“硬刚”的戏码,背后绝非简单的意气之争,而是多重战略考量与深层民意驱动的复杂交织。从美国的角度看,特朗普此举,一方面是其“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旨在推动制造业回流,减少贸易逆差,顺便收割一波“保护主义红利”。另一方面,正如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一语道破天机:美国真正想做的,是通过经济手段切断印度对俄油的采购,以此作为在乌克兰问题上施压俄罗斯的重要筹码。说白了,印度被美国当成了制裁俄罗斯的“棋子”,甚至连印俄军工合作也被拿来“敲打”。
然而,印度也绝非任人摆布的“软柿子”,其敢于“硬刚”的底气,复杂而深远。
首先,印俄之间那段“享有特权的特殊战略伙伴关系”,可不是随便就能割裂的。几十年来,两国在军事、能源等领域深度绑定,利益契合度极高,且没有大国之间常见的结构性矛盾。这种“铁哥们”情谊,让印度在面对西方压力时,拥有了更多腾挪空间。
其次,也是最“刚”的一点,经济利益永远是硬道理。俄罗斯的廉价优质原油,对印度这个正在努力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强国的国家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上,印度不可能自断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损害自身经济命脉。更骚的操作是,印度还能低价购买俄罗斯石油,高价转手卖给欧洲,从中赚取巨额差价。这波“中间商赚差价”的骚操作,直接让欧美对俄制裁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把美国向欧洲高价出售自身石油和天然气的计划给“搅黄”了。这波,印度直接把“经济利益优先”的原则,打在了国际贸易的“公屏”上。
再深挖一层,印度政府的底气,还来自强大的民意支撑,这并非一朝一夕。印度民众对国家独立自主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认同感。从1857年那场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起义,到1947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长期的殖民压迫让印度人民对“经济主权”有着刻骨铭心的追求。他们渴望国家在经济上能真正站起来,不再受制于外部力量的摆布。这种民族自豪感,甚至催生了一种“迷之自信”——认为印度理应主导南亚,甚至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种“谜之优越感”也驱动着他们支持政府采取强硬立场,不向外部压力低头。因此,莫迪政府推出的“印度制造”计划,虽然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其背后正是这种民众对经济独立和自给自足的强烈渴望,使得政府在经济主权问题上,哪怕面对美国的施压,也难以妥协。
这种民意对经济主权的诉求,具体体现在多个层面,如同多米诺骨牌般相互影响。例如,印度政府拒绝美国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的要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贸易谈判,更是为了保护国内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生计。这群人是印度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莫迪政府重要的民意基础。一旦在农民利益上妥协,将直接动摇政府的执政根基。廉价的俄罗斯石油,不仅为印度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更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成本。民众对能源价格的敏感度极高,政府必须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可负担性,这是赢得民心的关键。此外,历史上印度民众曾对尼赫鲁政府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被动、软弱的外交政策有所批评,这种历史记忆也促使现任政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强硬且独立自主的姿态,以满足民众对国家“硬气”的期待。这种“不当软脚虾”的集体心理,无疑为莫迪政府的“硬刚”提供了强大的民意燃料。
说到底,这次“硬刚”也给印度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政治课。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以及他将印度贬为“死气沉沉经济体”的言论,加上美国在2025年5月印巴边境冲突中表现出的“拉偏架”态度(开战只通报俄美,停火却特意告知中国,显示出印度对中国地区影响力的忌惮与利用),让印度社会真正看清了“美国优先”政策的真实面目——哪有什么盟友情谊,都是利益至上。这就像一场“成人礼”,让印度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外部的压力,反而激发了内部的凝聚力,让印度社会更加认识到本土发展需求的重要性。这种“警醒”使得印度民众对政府抵制外部干涉、维护经济主权的决心更加坚定,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硬刚”的底气。
在当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新兴经济体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或许会越来越多地选择“经济主权优先,民意驱动决策”的道路。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谁的民意也不是随便就能“糊弄”过去的。这种趋势,不仅是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更是民族自尊与历史记忆的深层投射。那么,下一个敢于“硬刚”的,又会是谁呢?这场全球经济主权保卫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