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当下,中国的外汇储备调整策略备受瞩目。2025 年 7 月,中国在美债市场上的动作引发轩然大波,一个月内大规模抛售美债,折合人民币超 1800 亿元(约合 257 亿美元)。这一举措使得中国的美债持仓规模降至 7307 亿美元,创下自 2009 年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增持黄金的行动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已连续 10 个月买入黄金。截至 2025 年 8 月末,中国的黄金储备达 7402 万盎司,较 7 月末又增加了 6 万盎司。
回溯历史,美债长期以来在全球金融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将其视为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有大量美债。但如今,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自身的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联邦政府债务如今已攀升至惊人的 37 万亿美元。每年仅债务利息支出就超过 1 万亿美元,财政负担沉重。特朗普政府此前通过的 “大美丽法案”,更是雪上加霜,据估算,未来 10 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负债将额外增加 2 万亿美元。美国财政赤字的持续扩大,使得其货币政策面临被财政过度捆绑的风险。一旦美联储为缓解财政压力而过度货币化赤字,美元的信用将遭受大幅削弱,甚至可能面临走向 “纸币化” 的危机,这无疑给持有美债的国家带来巨大风险。
不仅如此,美国今年以来的关税政策也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美国财政状况也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担忧,在此情况下,美债尤其是长债遭遇抛售。欧洲长债市场的动荡也对美债市场产生了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债的信心有所动摇。另外,特朗普执政期间推行的对外加税、对内减税和扩大支出等政策,以及美联储独立性受到质疑,都严重损害了美元的信用。一旦美联储降息,美债利率将随之下行,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将进一步动摇,部分国家和投资者必然会加速 “去美元化” 进程,寻求更为安全可靠的资产配置。
在减持美债的同时,中国央行积极增持黄金。黄金作为一种特殊资产,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美元信用继续弱化的大背景下,其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的优势愈发凸显。黄金不受单边制裁影响,能够有效对冲美元单一货币风险,其配置价值不断提升。中国央行连续增持黄金,是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的重要举措。而且,黄金具有高流动性特质,可以作为国际支付体系的稳定保障,有助于增强主权货币信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至关重要,增持黄金恰好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从全球视角来看,当下正处于全球央行的购金热潮之中。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 166 吨,处于历史高位。自 2022 年至 2024 年,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已连续三年均超过 1000 吨。一项针对全球央行的调查显示,95% 的受访央行预计未来 12 个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将增加,43% 的央行表示自身也将增持黄金。这一全球性的趋势,更加印证了黄金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的战略价值。
中国减持美债与增持黄金并非孤立的行为,而是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中美关税等贸易摩擦加剧的复杂背景下,为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降低对美元依赖、分散汇率波动风险所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在积极调整外汇储备策略,以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与经济稳定。
引用来源: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美债持有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黄金储备数据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相关报告及调查
关于美国财政状况分析的相关经济研究报告
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