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女生来说,每次来月经都相当于一次渡劫。
疼得时候,恨不得把肚子挖出来扔了; 疼得以为自己要生了; 疼得在床上打滚……痛经这么可怕,到底是因为什么?怎么才能除根?
到底为什么会痛经?其实女生痛经分为不同情况,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 原发性痛经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发生痛经可能与个人的精神、体质有关。
体质因素:如果女生身体虚弱,对刺激过度敏感,比如受凉、休息不好、饮食刺激。
展开剩余80%精神因素:如精神、情绪不稳定,恐惧、焦虑也会诱发痛经。
此外,月经期子宫内膜呈大片脱落,随着经血排出的时候遇到阻力,会使子宫收缩引起一阵阵的痛经。
2. 继发性痛经
多为生殖器官尤其是盆腔有病变,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阴道横隔、子宫肌瘤等。
这种病变一般发生在经期来潮数年后,也就是如果痛经越来越严重,或者突然严重,需要注意是不是生病了。
这种疾病一般会造成月经紊乱、经期异常、出血异常,疼痛还会牵连到腰腿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面色发白、四肢冰冷、甚至痛到晕倒等。
简单来说,如果子宫、卵巢、阴道等女性生殖器官出现疾病造成的痛经,就叫做继发性的痛经;如果这些生殖器官没有病,就叫原发性痛经。
一般原发性痛经在青少年期常见,第一天痛的最剧烈,2~3天后会缓解。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女生痛经特别严重,都建议去医院查看情况。
痛经一证,中医称 “经行腹痛”,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其病机不离 “不通则痛” 与 “不荣则痛” 两端。冲任二脉皆起于胞宫,与肝、肾、脾三脏密切相关。故论治痛经,当辨明标本虚实,审因论治,调畅冲任气血,使胞宫藏泻有时、经血运行有度,方得“通则不痛”之效。
痛经怎么办快速止痛?本病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约50%。南昌贡方堂中医妇科专家陈顺涛表示,痛经临床辨证尤以寒凝血瘀者较为多见,属于实证,治疗应以调理气血、通经止痛为主,实则行而通之,寒者温而通之,虚则补而通之,通则不痛。
此外,痛经治疗无论是口服药物还是外治方法(除针刺、穴位注射外),均应尽量选择在经前10天进行,且应按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以防复发。
今天分享一个方子,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温经止痛方处方:当归20g,肉桂3g,白芍10g;细辛3g,吴茱萸3g,延胡索10g,艾叶9g,香附10g,干姜6g,炙甘草9g,淡附片6g,生姜6g,益母草30g,红花10g。
按语:本方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方中肉桂、细辛、吴茱萸、延胡索、艾叶、干姜业淡附片、生姜温经散寒止痛;当归、香附、益母草、红花活血止痛;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主治由于平时或经期受寒,或反复流产,失于调养等原因,造成寒邪凝滞气血,导致经前数日及经期小腹冷痛,甚而绞痛、刺痛,按之痛甚,喜热熨而疼痛稍有缓解,甚则冷汗,四肢冰凉,月经后期,量少涩滞不畅,色黯褐或如黑豆汁,有血块,舌黯紫、有瘀点瘀斑,苔白润或滑腻,脉沉弦或沉紧,属于寒凝血瘀者。临证以经期小腹冷痛喜热熨、四肢冰凉、月经量少涩滞不畅为辨证要点。
医案王某,女,29岁。
主诉:患者痛经,血块多,末次月经:2024年2月21日。平素爱生气,饮食、睡眠可。舌暗红,苔微黄,脉沉涩。
辨证:经行腹痛(瘀血阻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
予益母草30g,鸡血藤2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5g,酒川芎10g,当归10g,黄芩10g,柴胡10g,元胡10g,小茴香10g,甘草10g,炒白芍15g。共6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复诊:患者诉此次月经期疼痛明显好转,血块减少,予以经后方调理。
发布于:江西省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