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雕塑小史:时间沉淀物”在798艺术园区内的山中天艺术中心开幕,梳理了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为观众开启了一场关于时间、历史与艺术的深度对话。
踏入展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来自河南灵井遗址的微型鸟雕——灵井鸟。这件距今13500年的雕塑作品,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雕塑作品。它虽然只有几厘米大小,但每一个刻痕都充满了原始的力量与美感。它仿佛是一位跨越万年的使者,将古老文明的智慧传递到现代观众的眼前。策展人张营营表示:“这次展览试图打破线性时间的束缚,让不同时代的雕塑作品展开对话,探讨艺术创作中那些永恒不变的命题。”
本次展览精心规划的七大板块,在灵井鸟雕的原始刻痕里,我们看到了人类最早的造型冲动;在雕塑卸下建筑与绘画的依附开始独立思考时,我们看到了艺术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探索;在古典艺术极致雕琢的视觉“剩余价值”里,我们看到了跨越时空的美学魔力;在20世纪都城街巷招幌的艳丽色彩与精巧造型里,我们看到了雕塑艺术与商业智慧的深度交融;从中国古代“循石造型”的创作逻辑和墓葬“摆塑”制度里,我们看到了艺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在“半雕塑”跨界融合的多元形态里,我们看到了雕塑边界的无限拓展;在数字雕塑虚实交织的代码与光影里,我们看到了科技浪潮下雕塑艺术全新的可能性与时代印记。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14日,在展期内,山中天艺术中心还将围绕展览主题推出系列学术对谈与公教活动,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雕塑艺术的魅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汪浩舟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